相信Z近大家的生活都可以用六個字來描述,那就是“在家!在家!在家!”。在我們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還可以發現此次疫情推動了各方進一步重視生物醫學產業的戰略價值。不論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的關鍵工具——2019-nCoV相關的核酸診斷試劑盒,還是抗病毒或提升免疫力的藥物和正在研制的疫苗,都歸屬于生物醫學的范疇。那么生物醫學具體是什么呢?
生物醫學是一門綜合醫學、生命科學和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發展起來的前沿交叉學科,它的細分領域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類是生物醫學材料制品,例如生物制藥。生物制藥以天然的生物材料為主要原料,包括微生物、人體、動植物、海洋生物等。正因如此,生物制藥藥理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營養價值高,在醫學領域中備受關注。通過生物制藥技術,我們可以利用轉基因牛乳腺表達α1抗胰蛋白酶,也可以生產各類疫苗,還可以制造注射用的青霉素、慶大霉素等。全世界的醫藥品中有一半左右都是生物合成的,被廣泛用于治療癌癥、冠心病、糖尿病、艾滋病、發育不良、貧血等多種疾病。
第二類是生物人工器官,也叫仿生器官,包含人工成分和生物成分,其中生物成分至關重要,用來完成人工部分無法達到的全部復雜功能。常見的仿生器官有人工皮膚、人工角膜、人工瓣膜、人工血管等,它們可以暫時或性地恢復身體某些器官的主要功能,拓寬了疾病治療的途徑,增加了患者治愈的幾率。
第三類是免疫學,是一門既古老又新興的學科,我們每個人剛出生時都要接種的疫苗就屬于免疫學的研究領域。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自身可以產生抗感染、抗腫瘤等維持機體生理平衡和穩定的免疫保護作用,但當免疫功能失調時,就會出現免疫過度、免疫不足等有害結果。免疫學的相關研究在艾滋病的檢測和治療中也非常重要。
第四類是血液學,通過研究血液的形態學和生物學,來甄別各種血細胞的反常表現,是各種貧血病和白血病診斷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相關的輸血技術研究還推動了血漿分餾等技術的進步,確保捐血者和輸血者之間不會相互排斥。
此外,生物醫學還囊括醫藥微生物學、現代醫學治療設備、醫學電子儀器和監護裝置、臨床應用化學、組織病理學等其他眾多分支,在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等不同階段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考慮到生物醫學專業的學科特點,對生物、化學、物理等理科類課程比較感興趣并且有自主探索意識的出國留學學生會比較適合這個專業。